返回顶部
欢迎光临浙江省地理学会官方网站

自然地理学与海岸科学家任美谔先生

时间:2016-01-05来源:南京大学人文地理研究中心作者:张兴平浏览次数:106

浙江地理学八十年巡礼大师系列


   任美锷(1913-2008),自然地理学与海岸科学家。1913年9月8日生于浙江宁波。2008年11月04日在南京去世。193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地理系。1939年获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南京大学教授。曾任中国地理学会、中国海洋学会名誉理事长。长期从事自然地理学与海岸科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撰写的中国自然地理著作已被译成英、西班牙和日文出版发行。海岸科学方面,主持了江苏省海岸带调查。近年来建议建设太仓港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副港,受到有关部门重视。代表作有《中国自然地理纲要》、  《江苏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报告》和《黄河—我们的母亲河》。 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生平
  1913年9月8日生于浙江宁波。
  中学时阅读了张其昀编著的《高中本国地理》,书中论述了我国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关系,与当时流行以山川、物产、风 俗等为主要内容的地理书籍相比,别具一格,饶有趣味,从此他开始对地理学发生兴趣。
  1930年,任美锷毕业于浙江省第四中学,考入中央大学地理学系,并在胡焕庸、张其昀等的支持鼓励下,与同窗李旭旦合译了法国人文地理学家布吕纳的《人地学原理》英文版,对中国地理科学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1934年毕业后,任美锷到资源委员会任研究实习员。
  1936年报考第四届中英 “庚款”公费留学,以总分第一被录取,由李四光教授推荐赴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地理系,师从贝利教授深造地貌学,兼修地质学,以“英国Clyde河流域地貌发育”学位论文,获哲学博士学位,并于1939年回国。
  任美锷于1939年回国时,适值抗日战争期间,他先到贵州遵义任职于浙江大学史地系,翌年晋升教授
  1942年以后,在重庆北碚应聘为复旦大学教授兼史地系主任、中央大学地理系教授,兼任中国地理学会总干事、《地理学报》总编辑。
  新中国成立后,任南京大学地理系主任,兼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研究所所长。并当选为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
  并曾任国际海洋地质委员会委员、国际海事组织(IMO)与国际原子能委员会深海抛弃放射性废料专家委员会委员等学术兼职,1980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6—1987年被聘为美国  Fulbright基金访美教授。现任该校海岸与海岛开发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名誉主席、大地海洋科学系教授、名誉系主任、国际第四纪研究委员会荣誉委员、中国地理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海洋学会名誉理事长等职。
   为了表彰他在海洋地貌学和岩溶地貌学研究上的卓越贡献,英国皇家学会授予他国际地理学方面的最高奖章——维多利亚奖章。他成为我国获此奖项的第一人,也是迄今为止惟一的一人。
   长期从事自然地理学与海岸科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撰写的中国自然地理著作已被译成英、西班牙和日文出版发行。海岸科学方面,主持了江苏省海岸带调查。近年来建议建设太仓港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副港,受到有关部门重视。代表作有《中国自然地理纲要》、  《江苏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报告》和《黄河—我们的母亲河》。 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主要著作:
 任美锷,建设地理新论,商务印书馆,1945。
 任美锷、杨纫章,中国自然区划问题,地理学报,1961,27(1):66~74。
 任美锷,中国的准热带,南京大学学报(地理版),1962:29~34。
 任美锷、杨纫章、包浩生,中国自然地理纲要,商务印书馆,1979。
 任美锷等,中国岩溶发育规律的若干问题,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9,15(4):95~108。
 任美锷等,北京周口店洞穴发育及其与古人类生活的关系,中国科学,1981,3:330~336。
 任美锷等,风暴潮对淤泥质海岸的影响,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83,3(4):1~24。
 任美锷、张忍顺,潮汐汊道的若干问题,海洋学报,1984,6(3):352~360。
 任美锷、史运良,黄河泥沙输送及其对渤海和黄海沉积作用的影响,地理科学,1986,6(1):1~12。
 任美锷主编,江苏省海岸带与海涂资源综合考察报告,海洋出版社,1987。